11月21日,晴,家、济南
最近,生活的特别规律。
每天读书、吃素、健身,过的有滋有味,我不想出门,就怕打破这种平衡,特别是晚上洗澡时,感觉肚子上的肉越来越少了,我没指望自己逆生长,至少也要保持应有的健康吧。
以前,在门口跑两步,感觉肚子特别沉,现在呢?
回家,我都是跑步,很轻松,甚至还能跳两步,平时在家还练哑铃、腹肌,偶尔还跳绳,总而言之,从生命特征来看,越来越年轻了。
在家,可以跟儿子在一起,儿子马上就3岁了,有自己的思想了,跟他对话特别有意思,特别是我们爷俩一起出去玩时,我就问他很多有意思的话题,他一一回答,很好玩。
例如,他没有距离感,我们俩进城,他总是问我,妈妈住在哪个房子里?
在他的印象里,妈妈生活在很遥远的地方,他觉得县城就是很遥远的地方,妈妈应该就在这里……
我跟他说:“妈妈出去读书了,学成以后,再教你。”
牛哥从欧洲回来了,我想去看看他,顺便听听他对三中全会的解读……
早上8点,我去父母家,跟父母告别,我娘略有失望,因为他包的水饺,我说我不吃早饭了,我想12点前赶到济南,跟牛哥一起吃午饭。
我娘问我,要不要先下点水饺你吃?
我说,不了。
走的时候,我娘到门口送我,给我抱了几个苹果,让我在路上吃的。
在服务区,我给晓燕打了个电话,问她会议组织的进展如何?
她说,宣传页还没做出来。
我就说了几句。
我说:“这不是创业者应有的态度,创业者做事是有迫切性的,是有野心的,是毫不犹豫的。”
后来,我还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观点。
晓燕说:“我也想把日记写好,我也想把事业干好,但是你们俩对我打击太大了。”
接着哭了。
挂了电话以后,我也反思了很多,我们对她要求太苛刻了,总是以创业者的思维去要求她,甚至要求她蜕变,对于她而言,这是很困难的,而且又给她描述了那么多未来的困境,例如假如要生娃了,几年不能创业之类的,这无形给了她太大的压力。
我觉得,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,因为创业就是如此,容不得半点懈怠,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刚刚辞职的人,还没完全适应这种节奏。
我的观点很简单:一个人,要想得到多少,就要付出多少。
想花上班的精力和付出去获得创业者应有的收获,那是不可能的,因为能量是守恒的,你想获取多少,你就要付出多少,除此之外都是借口……
我是好心,实际上给了别人无形的压力。
因为,我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人。
我的观点是什么?
手里有这么多嘉宾,咋可能赚不到钱呢?就是单独搞个懂懂聚会,我觉得卖300张门票也没有任何问题,如果你手里有这么多王牌,但是你没卖掉门票,那么不是这些嘉宾出了问题,而是操作者出了问题,要反思自己,为什么卖不动门票。
如果说,是给我卖的,或者是帮我组织的,那么不合适,为什么呢?
第一、我不会搞类似的聚会,我觉得烦人。
第二、如果真是我组织的,我会组建一个团队全身心的去干,我谁都不邀请,就我自己出台,我觉得搞上300~500人没有任何问题,因为我的读者基数大。
所以,我反复重申了这个观点:是为你自己做事,不是为别人做事,如果真为别人做事,别人是不需要你的。
我也知道,她是犯愁,毕竟第一次搞类似的会议……
怎么理解呢?
我去拉萨旅行时,认识了香港四大天王,他们跟我私人关系很好,愿意为我免费出台,我就决定搞一个四大天王同台的演唱会,我来卖门票,收入归我,他们纯粹是义务帮我,但是现在问题出现了,我的门票卖不动。
你说是四大天王不行?还是咱自己的运营出了问题?
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。
有王牌,没转化成生产力,有些东西并不复杂,搞会议的本质就是做生意,做生意的本质就是卖东西,你就想想,别人为什么来参加你的聚会?
就是你让对方拿500元来买什么,如果想通了,这个事就做成了,想不通,就做不成。
我们这个行业,还有个潜规则,很少有人知道,就是身价跟门票是挂钩的,例如你邀请某站长当讲师,给对方的报价是出场费10万元。
你以为真的给10万元吗?
给100张门牌。